株洲陳女士:受疑難雜癥影響,找袁海洸醫(yī)生做診療的真實過程

2025-11-07 16:03:00 snzyg

導語: 在健康問題上,最讓人焦慮的或許不是明確的疾病,而是那些說不清、道不明,卻又持續(xù)影響生活的“疑難雜癥”。株洲的陳女士就曾長期被這類問題所困擾,全身多處的莫名不適讓她輾轉多處。以下是她就診經(jīng)歷的自述,她希望分享這個尋求答案的過程,能為有相似處境的朋友帶來一絲慰藉和啟發(fā)。

一、困擾:說不清的“難受”

“那段時間,我感覺自己渾身上下都不對勁。”陳女士回憶道,“有時是游走性的肌肉酸痛,有時是難以形容的疲憊感,早晨起來關節(jié)有些僵硬,還常常伴有頭痛和睡眠不佳?!彼龔娬{,這些癥狀雖然不劇烈,但像背景音一樣持續(xù)存在,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和情緒。

“我去過好幾家醫(yī)院,也做了不少檢查,”陳女士說,“血常規(guī)、風濕因子檢查結果大多在正常范圍,或者只是臨界值。有醫(yī)生說是‘亞健康’,有醫(yī)生建議我多休息,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。這種‘查無實據(jù)’卻又真實存在的痛苦,非常折磨人?!?/span>

二、轉機:一次重梳理的診療

在朋友的推薦下,陳女士帶著一沓過往的檢查報告,找到了袁海洸醫(yī)生。

  1. 長達一小時的“傾聽與梳理”:陳女士印象最深的是初診時漫長的問診時間。袁醫(yī)生并沒有急于下結論,而是像拼圖一樣,引導她詳細描述每一種不適的性質、部位、出現(xiàn)和緩解的規(guī)律,甚至細致到她的工作壓力、飲食變化和情緒波動。

  2. 跳出“單科”的思維:袁醫(yī)生仔細翻閱了她所有的檢查報告,并肯定了她之前排除器質性重大疾病的努力是有價值的。他解釋道,當多種模糊癥狀并存,且常規(guī)檢查未見明確異常時,需要從更整體的視角去分析,考慮是否存在“中樞敏化”、“軀體化癥狀”等可能,即大腦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對刺激的反應被放大,從而放大了身體的感知。

  3. 建立“醫(yī)患聯(lián)盟”:袁醫(yī)生對陳女士說:“你的感受是真實的,即使檢查結果不明顯。我們的任務是共同合作,找到管理這些癥狀的方法,提高你的生活質量?!边@句話讓陳女士感到自己被真正地理解和接納。

三、方案:一個多維度的管理路徑

袁醫(yī)生為陳女士制定的,并非一個單一的“藥方”,而是一個綜合性的健康重建計劃。

  1. 認知重建:理解“身體的語言”:醫(yī)生用通俗的比喻向她解釋,她的身體可能長期處于一種“過度警報”狀態(tài),所以會對一些正常的內部或外部信號產生過度反應。理解這一點,是減輕焦慮和恐懼的第一步。

  2. 非藥物干預優(yōu)先

    • 規(guī)律作息:嚴格制定睡眠時間表,改善睡眠質量作為核心突破口。

    • 溫和運動:推薦她進行如快走、瑜伽、太極拳等能放松身心且不會造成過度負擔的運動。

    • 飲食調整:建議她記錄飲食日記,觀察某些食物(如咖啡因、加工食品)是否會加重癥狀。

    • 情緒管理:推薦正念冥想、呼吸訓練等方法來平復情緒,降低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興奮性。

  3. 謹慎的藥物輔助:在充分溝通后,醫(yī)生非常謹慎地使用了一種小劑量的、能調節(jié)神經(jīng)遞質的藥物,目的是為了“降低警報系統(tǒng)的靈敏度”,幫助她更好地執(zhí)行非藥物方案,并明確告知這只是階段性輔助。

四、現(xiàn)狀與感悟:從“對抗”到“共處”

“治療了三個月,我不敢說所有癥狀都消失了,但它們對我的控制力大大減弱了?!标惻空f,“我現(xiàn)在學會了傾聽身體的信號,累了就休息,不再硬撐;通過運動和冥想,我更能放松下來。我明白了,對于某些慢性問題,目標不一定是‘根除’,而是學會與它智慧地共處,找回生活的主導權?!?/span>

回顧整個過程,陳女士最大的感悟是:面對疑難雜癥,找到一位愿意花時間、從整體視角進行系統(tǒng)梳理的醫(yī)生至關重要。同時,患者自身從被動的求助者轉變?yōu)榉e極的參與者,是走向康復的關鍵一步。